南宋周去非是浙江温州人,他长久在岭南为官,他回乡之后回忆起岭南的见闻,整理成《岭外代答》一书。这本书记载了宋时岭南社会经济、生活习俗等状况, 书上写到岭南人普遍吃槟榔,及关于吃槟榔有趣的事情。
  
  周去非说:岭南的人待客不用茶,用槟榔作为待客之物。新鲜的槟榔青绿而坚硬,不能嚼用,需要加工成黑褐色后,切成瓣,再点上胶状心子方能嚼食。心子种类多样,如广州地方的人用丁香、桂花、三赖子等香药作为心子。吃了槟榔后,可使人兴奋,两颊潮红,就像喝醉了酒,人们就称为醉槟榔;
  
  广州地方人都特别喜欢槟榔,不论贫富、长幼、男女从早到晚,宁可不吃饭,都要嚼槟榔。富贵的人用银盘子盛槟榔,穷人用锡盘子放槟榔。外地人嘲笑当地人说:他们一个个象羊的嘴一天不停的咀嚼着。他们嘴巴红红的,一张口,一嘴黑牙就象上了漆似的。
  
  数百年过去了,广州的人们已经不象以前那样成天大嚼槟榔了,不过广东相邻湖南人却疯狂迷恋上它,尤以湘潭地区为最盛。湖南湘潭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槟榔加工基地。据资料记载:“1779年(乾隆四十四年)湘潭‘大疫,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,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,臌胀病消失,终于解除瘟疫之害。自此槟榔在此地流行开来”。
  
  尽管岭南食用槟榔历史很久,但槟榔见于历史典籍还是在汉代。西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提到“仁频并闾”,颜师古为其作注就说:仁频就是槟榔。《山海经》中还记载曾有“黑齿国的”,就是因为槟榔的汁液呈紫红色,嚼槟榔日久会使此国人牙齿都是黑的。
  
  文人墨客喜欢槟榔人不少,写槟榔的诗句有很多,有名北宋苏轼那句:“两颊红潮增妩媚,谁知侬是醉槟榔。” 明朝王佐也生动描绘了嚼槟榔:“绿玉嚼来风味别,红潮登颊日华匀。心含湛露滋寒齿,色转丹脂已上唇。”北宋黄庭坚为了吃到槟榔,拉下脸皮向朋友讨要,为此写道:“莫笑忍饥穷县令,烦君一斛寄槟榔。” 黄庭坚是极为诚恳说道,不要笑话我这个忍饥挨饿得穷县令,麻烦你送我一斛槟榔。
  
  时光流转,除了湖南外,现在中国台湾食槟榔的人也很普遍,根据有关资料,台湾嚼食槟榔的习惯盛行,估计嚼食人口超过两百四十万人以上,这些人被誉为“红唇族”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,台湾出现了“槟榔西施”,槟榔西施是槟榔经销者为招揽顾客而聘用年轻貌美的女孩子,槟榔西施已成了台湾一道独特风景线,不过有的“槟榔西施” 衣着暴露,卖弄风骚,以色相诱惑人购买槟榔,这已受到台湾媒体的广泛批评。
  
  槟榔会醉倒人,双颊如春天里的桃花那样红润。爱情也同时相伴而来,南国有一首情歌唱的是“高高的树上结槟榔,谁先爬上先尝,少年郎,采槟榔,小妹妹提篮抬头望。…” 少女情怀,内心的倾慕和期盼,绵绵柔情就在轻歌曼语中荡漾而来。
  
  田汉的在话剧《回春之歌》中的槟榔也寄托着深刻情怀,话剧主题歌唱道:“哥哥,你别忘了我呀,我是你亲爱的梅娘,我常坐在你们家的窗上,嚼着那鲜红的槟榔。”这是女主人公为了唤回失去的爱情,向爱人回忆他们过去生活的场景,期待重新回到那美好的时光。
  
  槟榔虽情意深深,但女士也要注意。不要过多嚼槟榔,一则引起面部嚼肌增大,脸部变得不协调。二则磨损牙齿。三则成了“黑齿国”的臣民并不是现在流行的元素。


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