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达板城的石路硬又平啦,西瓜呀是大又甜啦 ,达板城的姑娘辫子长呀。 两个眼睛真漂亮。”这首歌大家都熟悉。它是尊称为“西北民歌之父”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整理编曲的。至今已经有七十年的时间。达板城位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之间路上。距离乌市大概有八十多公里。从古至今就是联系南北疆的咽喉之地。具有丰富水资源,有着很宽广的大草原,这和四周都是寸草不生的山脉相比显得特别珍贵。由于各民族通婚的结果,诞生了美丽的达板城姑娘。她们有着大大蓝眼睛,高鼻,齿白唇红,曲线玲珑,有种挺拔的性感.,.蓝天白云,森林草原,沙漠戈壁,雪山高原,骏马毡房都是她们最美的外衣.她们与美丽的风景融为一体,风景也因此更为人所恋.。
  
  但是由于当地姑娘漂亮了,他们认为漂亮姑娘不外走。近亲结婚现象很多。长此下去,达板城姑娘就没有以前美丽了。另一个这里风沙特别大,除非姑娘不出去,她的皮肤很难保持柔嫩。但是不管如何天山两边维族姑娘还是的确漂亮。
  
  歌里面提到西瓜。那可是新疆的一大特色。除高寒山区外,新疆各地都产西瓜。每到瓜熟时节,城市、小镇都有瓜市、瓜铺,村口、公路边,大多搭起卖瓜的凉棚。新疆人买西瓜,一买就是十来个、几十个,用麻袋装,小车拉。在新疆,充足的日照让西瓜变得更为甘甜,甜的如蜜。小时候,家里有地窖,夏末秋初时把它们储存在地窖里。到了冬天都能吃到甜美的西瓜。清代纪晓岚就惊叹新疆西瓜的甘甜,写道:“凉争冰雪甜争蜜,消得温暾顾煮茶。””
  
  新疆是中国最早种植西瓜的地方。西瓜原产之非洲东北地区。考古学者研究认为,人类将野生西瓜改变为人工栽培,其历史至少已有四千多年了。根据记载,西瓜在当时的饮食文化中,地位相当高,不但是解渴的水果,也是相当重要的营养来源,古埃及人甚至将西瓜当作君王的陪葬品,一起放于棱墓中。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延续君王生命,而西瓜则被认为是延续生命的营养补给品。由于西瓜具有明显形色美的特征,所以在古埃及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,也不乏西瓜之画面。西瓜在九世纪的时候传入我国新疆地区。据11世纪文献中的记载。10世纪时,今南疆及中亚地区已广泛种植西瓜了。在吐鲁番那古墓中出土了1000多年前的西瓜籽,在吐鲁番文书九世纪文书中也有西瓜记载。
  
  西瓜之名始见于《新五代史•四夷附录》。上面记载,契丹会同十年(947年),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南侵中原,遇到人民强烈反抗,病死在途中。宣武军节度使萧翰率众北归,虏同州郃阳县令胡峤。并任命他为萧翰掌书记。胡峤随萧翰部入契丹国内,在那里居住了7年。周广顺三年(953年)胡峤乘机逃回汉地以后,他撰写了一部《陷虏记》,其中记载了他在契丹七年生活纪录。上面说在松辽平原已经开始种植西瓜。它是契丹攻破回纥得到种子。它是用牛粪覆盖种子然后发芽,大小和中国的冬瓜差不多,味道十分的甜。”
  
  中原种植时间应该比较晚了,北宋大型类书《太平御览》,上面详细记载了各种瓜果的名称和特征,然不见有西瓜之名。还有作于南宋初年的《东京梦华录》,在回忆都城汴京不同时节的各种瓜果时,亦未提及西瓜。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还没有西瓜,至少没有普及。
  
   西瓜种植见与记载已经是在南宋时期了。诗人范成大做了《西瓜园》一诗,云:“碧蔓凌霜卧软沙,年来处处食西瓜。形模濩落淡如水,未可葡萄苜蓿夸。””西瓜在此时在中国慢慢得到推广。南宋的文天祥就写了一首《西瓜吟》:“拔出金佩刀,斫破苍玉瓶。千点红樱桃,一团黄水晶。下咽顿除烟火气,入齿便作冰雪声。”用刀剖开西瓜,就如打破绿色玉瓶。瓜瓤如同千点红色樱桃,瓜子如同水晶一般点缀其中。吃下西瓜会发出嚼雪般的沙沙声。这种诗生动写出了西瓜形象。
  
  西瓜是夏天消暑佳品。翠绿的的瓜皮、墨绿的条纹,切开后的红瓤黑籽,活色生香;不吃都有一股特别诱惑力。再吃一片西瓜,一股甘凉沁入心脾,暑消神清,无比凉爽。早在南宋时候,人们已经知道镇凉后的西瓜更能清暑解渴,土方法是把整个西瓜放在竹篮中,潜入水井中,浸泡半天再捞出。金代王予可在《咏西瓜》诗中描述了井镇西瓜的情景:“一片冷裁潭底月,六湾斜卷陇头云。”
  
  明代汪颖在《食物本草》中说:“西瓜性寒解热,有‘天生白虎汤’之号”。“白虎汤”由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四味药组成,是医圣张仲景创制的治疗气分热盛的千古名方,把西瓜比作天生白虎汤,是形容西瓜清热解暑的效果神奇。
  
  西瓜味好,但不容易挑到味道美的西瓜,西瓜熟没熟得看先看形状,瓜皮坚硬饱满,花纹清晰,靠地面的瓜皮颜色变黄,就是成熟的标志。二是听声音,一手捧瓜,一手以指轻弹,凡声音刚而脆,如击木板的“冬冬”或“得得”声,是未熟的象征;声音疲而浊,近似打鼓的“卜卜”声且有震动的传音,才是成熟的标志。三是掂重量,生瓜含水量多,瓜身较重;成熟的瓜,因瓜肉细脆组织松弛,体重就比生瓜轻些。


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