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呦、嗨呦、嗨呦,随着富有节奏的号子声。一群人正在奋力扒一条土筑的大坝。这条大坝名字叫鸿隙陂(在现在河南汝南县),是汉武帝提倡兴修水利时候修筑,它利用地形把河水拦腰斩断,形成一个方圆四百里的人造湖(古代有此工程的确不易)。丰盛的湖水浇灌了周围土地,使人们再不用看天吃饭。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。
为什么又要扒它那。因为水库修建时间长了,泥沙淤积严重,实际库容量大大减少,抵御洪水能力不足。一发洪水,水就向下游乱溢,淹没了不少农田,也死了不少人。丞相翟方进(字子威)和御史大夫孔光下乡做一次考察,翟丞相认为:“这条大坝是水患根源,扒了它那水路就不通畅了吗?而且扒了还能得到不少亩良田那。而且还省了堤防费”。(水库没水了,能空出不少地)。他向皇上打报告:“我要扒大坝,不但要扒,还要趁枯水期早点扒”,皇上(汉成帝)大笔一挥,签上同意。于是出现开始那一幕。
大坝修起来慢,扒起来快,于是一条费劲力气修建大坝被破坏掉。后来这里水患确实少了不少。可是新的问题出来,老百姓浇不上地了。老百姓因此改水田为旱田。到了旱情严重的时候,这里甚至颗粒无收。
老百姓于是编了一个童谣。童谣这样说:“是谁毁坏我们的鸿隙陂?是当朝丞相翟子威。现在我们只能吃豆子做的饭,芋头熬的汤。鸿隙陂应该保持原来样子啊,稻香鱼肥多好啊。这谁说的啊,是两只会说话的黄鹄。”(原文为“坏陂谁?翟子威。饭我豆食羹芋魁。反乎覆,陂当复,谁云者,两黄鹄”见《汉书-翟方进传》)
老百姓借黄鹄之口道出自己不满。翟方进的本意不坏,但是他没考虑一下,既然非要扒大坝,当初为什么又要费那么多人工修建它。兴修水利是人民造福,,而废除它肯定是一种倒退。他做法就好像是,耕牛不听话,顶伤了人。怎么办那,算了一刀砍死。它再不会伤人。没有牛,自然不会出现牛顶人事情,但是老百姓拿什么去耕田那?翟方进合理做法应该是:在枯水期清理淤泥,增加库容,对大坝进行整修。”
翟方进虽刚正不阿,是一代名臣。但他做法的确不妥。
上边所说童谣中提到芋头(汉书称芋头为芋魁)应是旱芋,芋头分两种,一为旱芋,二为水芋。旱芋生长在山地、旱田里。水芋则长在水田之中。
芋头的名称很多,有香芋、芋艿、芋魁等别称。芋头在中国种植历史很悠久。
西汉刘向编纂的《管子》中就有芋的记载,史记把芋称为蹲鸱(芋头象树上蹲着的鸱,鸱为猫头鹰一类的鸟,人们常常把它比喻成邪恶的人)。开始的时候人们把芋头主要还是当粮食来食用。
在广州时候我喝过几次芋头粥,粥里芋头不甜不腻,香中带绵,绵中有香。确实是一种享受。芋头吃法很多可以蒸后蘸糖吃,也可切成块当菜炒着吃。可炸,可烧等变着花样来吃。
十多年前电视剧让《宰相刘罗锅》广西的荔浦芋头走进人们视线。芋头已再不是穷家人解饥之物,吃芋头而是一种享受。
韩国在2005年时候热播一部电视剧叫《薯童谣》,写三韩时期百济王章和新罗善花公主爱情故事,里面自然少不了俊男俊女。薯童章本是百济王之子,但非嫡出,是王与舞女相通而生。后来舞女被赶出宫廷,章小时候靠挖芋头卖来为生,所以大家叫他薯童。他喜欢上美丽的善花公主,就用芋头哄小孩让他们成天为公主唱歌。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章终于当上了百济国王,并与善花公主成婚。小小芋头能与爱情相连。可见韩国人浪漫。不过中国电视剧介绍把芋头称为红薯,真是差之千里啊。
南粤之地在中秋之夜要吃芋头,源于元末之时,蒙古人残征暴敛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因为芋头与“胡头”谐音,且有些象人头。于是人们借吃芋头泄心中之愤怒。现在南粤之地把吃芋头,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(《潮州府志》曰:“中秋玩月,剥芋头食之,谓之剥鬼皮)。
常吃芋头很有益处,它可软化血管,降血糖、血脂,是理想的健康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