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括的《补梦溪笔谈》曾经记载一个这样事情,张尚书曾经当过鄂州崇阳县令,崇阳县这个县土地很广阔,但是老百姓不耕田不织布,靠种茶叶为生。这个张县令一看,这不行,就鼓励人们把茶树砍掉,改种桑麻。于是当地茶园渐渐变少,桑麻种植变得盛行起来。张县令此举是鼓励多种经济发展,就是放在现在也有一定道理。
嘉祐年间政府改变征收茶税的方法。其他地方人们被茶租搞的焦头烂额,痛苦不堪的时候。唯独崇阳张县令不怕抹官帽压力,把茶租努力控制最小(税收和国家利益是个很奇怪结合体,减少税收会减少政府收入,但又会促进经济发展。政府收入减少又导致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,这又影响经济发展。所以这个平衡点掌握是很重要的)。当地老百姓为了报答他,为他修庙烧香,像神仙一样把他供奉起来。(人没死那,就修成泥塑,我认为不是那么舒坦)。
有一次一个老百姓进城买了几个萝卜,被张县令发现了。抓进衙门,张县令眼睛一瞪,惊堂木一拍。衙役们威武一喊。张县令竹签子一扔,说到打他的屁股。二话不说,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把裤买萝卜人子一扒,于是竹板子与买萝卜人屁股发生物理作用,物理作用结果是屁股变红且局部青紫类似于猿猴臀部(打的少,否则就由屁股就会由一个口,变成多个口来)。为什么要打买萝卜人屁股那,张县令抓他时候告诉他,城里人买菜是正常,因为他们没有地种。而你这个乡下人光顾了种茶种桑树,不种菜。白白费钱,所以该打。(公召谕之曰:“邑居之民,无地种植,且有他业,买菜可也。汝村民,皆有土田,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?”笞而遣之。)
后来当地老百姓,每家都开菜园子。谁不敢不种,进城买菜要打屁股啊。老百姓给萝卜起一个新名词叫“张县令菜”)。张县令此法有些不妥,因为经济发展就要促进商品的流通,有的人种茶,有的人种菜。各自通过经济手段交换自己产品,这种流通能大大促进生产。中国资本经济在明朝后停滞,关键原因是自足的小农生活阻碍资本经济发展。
上面故事提到的萝卜,说明萝卜在当时占有很大地位。(就是在十几年前萝卜和白菜也是北方人冬季最主要蔬菜)。萝卜是中国最古老蔬菜之一,《诗经》里就提过它,它名字叫菲。萝卜又可称莱菔(中药里就有莱菔籽,指的就是萝卜种子)。西游记中唐僧回到东土大唐的时候,唐太宗款待四徒四人盛宴中就有花椒煮莱菔这道菜(谁说萝卜上不了宴席,不过当时中国人没有开始吃花椒)。
萝卜品种很多,按季节分春夏秋冬都有萝卜(比如说春萝卜),颜色也有很多种(粉红、紫红、白,青绿,我们那把紫红萝卜叫热萝卜)。
北方人除了把萝卜熟吃外,习惯把萝卜凉拌生吃。由于萝卜中含有芥辣油,有一股辣味。且吃后,喉咙和胃部有烧灼感。这让人很不习惯。现在有些新品种的萝卜辣味比较淡,可以让更多人容易接受些。但是有些人不喜欢,他们喜欢就是那种辣味。
萝卜除了根部以外,萝卜缨子也可作菜。萝卜缨子生吃熟吃均可,它也有一点淡淡辣味。元代诗人许有壬写的诗就有“故园长尺许,青叶更堪齑”,他说萝卜缨子更适合做腌菜。六十年代初毛主席招待朝鲜客人。宴席中就有一道很特殊的菜肴,用萝卜苗和叶柄烧制的一道热菜。可见萝卜缨子可以提到很高的地位啊。
萝卜可祛痰,气管炎患者适宜使用。它并可以止泻对腹泻者有利。萝卜种子有杀菌作用,中药中多用。
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,粮食困难。萝卜救了老家不少人命。我父亲用棉被衣服等物走上百公里到山里,去换萝卜换玉米。他饿的不行了,吃了人家门口盆里放着的给猪吃糠萝卜,叫人家发现了。人家可怜父亲,换萝卜的时候就多给了一些。一手推车萝卜,解决了多日家里人吃的问题,他们把萝卜和糠皮混在一起蒸着吃。萝卜给那个年代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