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琉璃厂隆福寺各旧书店,以卖旧书著名于国内。说者谓彼等虽出身市井,然凡一书也,内容如何、著者如何、纸如何、版如何,知之极真,辨之极详,看书索价,大有研究。且其对购书者之性情与身分,亦洞烛无遗。因知购者非此书不可,故高其价,宁可交易不成,而勿容易脱手也,予闻此言,亦颇韪之。佣书之余,辄好涉足书摊,以搜索断简残篇为乐。至古色古香,整洁完好之书,则不敢问价。不但不敢问价,且亦不敢翻阅,明知商人以古董视之,多此一摩抚,亦殊无味耳。
然盘桓既久,则觉其闭门造车之定价,有时颇涉于不经。稍稍与讨论之,而漏洞愈多。苟欲某书,吾持以不屑之状态,略略论价,而其值又未尝不可大让。于是知彼等内行之称,究亦银样蜡枪头耳,大抵彼等于书之研究,皆耳食与传统之训练,初非自能辨白书之高下。
世人相传曰名著,曰好书,彼即以为内容佳矣。作者为翰林公为状元公,彼即以为名作矣。版或精细,纸或暗,彼即以为宋版明版矣(按近来伪造古版书者甚多)。至于书之是否为遗书,版之是否为绝版,苟未经入道,彼不知也。而遗书与绝版大抵又不常经人道,故真搜罗好书者,仍不乏在书上得便宜货了。
新春厂甸开市,全北京小书商,遂各各列摊于海王村之东偏。计其摊,约在百数外,不啻为一旧书展会也。予每届春节必在此处有数度之徘徊。经验所得,固知书商为不识货矣,试数事证之。
(一)抄本书,亦彼等所珍视者也。有毛边纸抄本两册,装订整齐,字则蝇头小楷,亦楚楚有致。询其价,则告以十元,予大笑。盖所抄者非他,乃人家窗课,所选古文观止、东莱博议等之文。
(二)清代文人笔记,虽已刻版,至今荡然无存者,为数甚多。苟有残篇,吉光片羽,自可宝贵。予无意中得乾隆年间某文人笔记续篇一本,约三四十页,绝版书也。予度价必不小,姑闻之,则索值一毛五,予铜子二十四枚即得之。真是拿着蜡烛当柴卖矣。
(三)有相术书一部,约十册,予遇一老人持卷把玩爱不忍释。询价,告以十元,还四元而不售,老人怏怏去。越一日,一又遇老人在彼议价中,老人出六元,而书贩非十二元不可,老人指袖而去。此书除此等人不售,虽存十年无人问可也,而竟交臂失之。
由是以言,则北京旧书者之负有盛名,一经研究,技至此耳。于是知经验所得来之本领,究不如书本上所得为佳也。
扩展阅读
你需要登录才能回应,
还没有帐号?注册一个